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的過程分為三個主要階段,分別為「準備階段」、「發展階段」以及「總結階段」。根據本研究的目的及研究的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一一呈現出結果,在此章逐一進行討論。第一節探討小提琴團體教學的現況以及教材使用的問題;第二節分析在小提琴團體教學中演奏技術的教學問題以及嘗試提出解決的方式;第三節針對小提琴團體教學中演奏技術之外的問題做一詳盡的歸納;第四節為家長問卷紀錄的整理分析,藉此了解初學者家長的想法。
第一節 小提琴團體教學的現況分析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任何一種偉大的學說思想演進的歷程,都是從推展到普及化,再到興盛而至沒落,其興盛的時期均對當時的學術造成莫大的影響。有些價值性很高的學說能夠影響深遠,而有些可能在尚未普及就已經被社會給淘汰了。
在台灣,近十幾年來各種小提琴團體教學的民間機構陸續出現,以下研究者僅就手中現有的資料進行了解,並對於教材使用方面做一概略性的陳述。(部分資料來自於yahoo網站搜尋結果,詳見於附錄中)
表四-1-1 小提琴團體教學調查概況表
單位 |
師資 |
地點 |
上限人數 |
每週時間 |
教材 |
鈴木才能教育協會 |
協會認證 |
台北等 |
不限 |
90分鐘 |
鈴木 |
中華民國小提琴協會 |
協會訓練 |
新竹 |
不限 |
90分鐘 |
篠崎 |
圓音符音樂學苑 |
徐錫隆指導 |
台北 |
10-12人 |
90分鐘 |
鈴木 |
蕭邦享音樂學校 |
蕭邦享指導 |
高雄 |
10人 |
60分鐘 |
自編 |
山葉音樂教室 |
協會訓練 |
台北等 |
不限 |
50分鐘 |
鈴木 |
台灣古典音樂協會 |
陳方騮指導 |
台北 |
10人 |
90分鐘 |
鈴木 |
黃鐘小提琴教學 |
黃輔棠指導 |
台南等 |
10人 |
50分鐘 |
黃鐘 |
林明輝小提琴創意教學 |
林明輝指導 |
高雄 |
不限 |
90分鐘 |
自編 |
林文也小提琴團體教學 |
林文也指導 |
台北 |
不限 |
90分鐘 |
自編 |
討論一、師資
每個機構的師資大都是由一位知名的教授親自領軍指導,經過短期的師資養成訓練,然後開始從事教學。由於較不方便取得詳細資料,所以研究者未能在短時間之內全數了解各個機構所有的訓練過程。以「圓音符音樂學苑」為例,參加資格為具有鋼琴程度即可參加,研習十二堂課,每次兩小時。又以「台灣古典音樂學會」為例,其邀請的師資均為職業樂團的小提琴演奏家。而其他單位的師資來源大都限定在音樂本科系主修小提琴的資格之上。由此觀之,由於是民間機構各自競爭發展,所以在師資方面並沒有任何統一性的標準,在此情況之下,主事者的名氣是否夠大、夠響亮,將是影響其推展規模的主要因素之一。
上表所列舉的單位僅是台灣地區目前代表性的小提琴團體教學機構之一、二,因研究者手上資料有限,所以還有許多的相關資料未能列入其中。以本市(台南市)為例,就有好幾個私人音樂教室、音樂才藝班,不定期招募音樂科系畢業的教師(不一定是學過小提琴者),做短期的師資訓練,然後配合專業行銷的方式經營小提琴團體教學。
在本論文的第一章第一節中曾提及上海音樂學院附中小提琴老師徐多沁先生的一段話:「會教團體課的老師,一定會教個別課;但是會教個別課的老師,多數不會教團體課此段話道出了現今在小提琴團體教學領域的重點問題…」。由此觀之,要能成為一位稱職的小提琴團體教學的教學者,其所需要具備的能力,不僅僅只是會演奏、能教個別課,而且還需要學習更多小提琴團體教學方面的教學理念與教學方法。所以,以台灣目前的現況而言,小提琴團體教學的領域,在師資培養方面,尚有很大的努力空間,亟待學習與改善。
討論二、上課人數與年齡限制
由於必須兼顧教學品質與經濟效益,所以在人數上的限制是必要考量的。但是這兩者表面上似有所衝突,就演奏技術而言,即使是團體課,也需要抽出部分的時間做個別指導,所以理論上人數越少,就越能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如果人數太少,則很難維持人事業務上的運作。從資料中得知,大部分的機構都限制在十人左右。當然,這是在招生順利的情況之下,但除非是經營者用心、風評甚佳、運氣不壞…,否則有些時候會有招生不足的情況發生,以研究者本人的經驗來說,就曾經在自家信箱裡收到招生的宣傳海報,裡頭寫著,兩人以上即可開團體班…,可見其經營之困難。但是也有些用心經營、名氣不錯或是運氣很好等因素,造成當期報名人數超過甚多,而也免強擠在一個團體班上課,可以想見,教學效果必然大受影響。
黃輔棠先生在他的「小提琴團體教學與實踐(民88)」一書中提到以下一段話:『徐多沁老師的團體班基本人數是10人,最多可至12人,最少可至4人。人數最好是雙數,以便於分組互助、遊戲、輪奏等。一般說來入門班人數可略多些,程度越高人數應越少。曾經見過在台灣有人到學校去開小提琴團體班,人數多至二、三十名一班,師資沒有經過任何訓練,老師愛用什麼教材就用什麼教材,愛怎麼教就怎麼教,其學生基本姿勢慘不忍睹,也沒有最起碼的音準、音質。這種短視的遊牧式的教學,害了學生,坑了家長,貶了團體教學的名聲…,凡正派的,有教育良心良知的老師,當引此為戒。』根據研究者的觀察經驗所知,目前在各個地區不斷有民間的音樂性機構到學校去開設小提琴團體班,而有些甚至以安親班的名義開設,讓家長認為小孩子放學後送到安親班照顧,又可學到才藝,殊不知學習小提琴不是隨隨便變就可以學得來的。此種學習的方式淘汰律特別高,大都學了一、二學期左右就因為許多基本技術上的問題無法解決而中斷學習。
至於年紀方面的限制,因為經濟效益的考量以及招生環境的影響,大都沒有嚴格限制,如此的結果可能會造成一年級和六年級年紀相差很多的小朋友被安排在同一個班級裡上團體課,甚至幼稚園的小朋友也出現其中。依研究者本人的經驗看來,應該嚴格限制年紀相同的在一個班,最多不要相差兩歲,如此,才不會因為同儕的差異太大而影響教學進度。如果無法達到計劃中的招生人數,則與其倉促開班勉強將不同學習程度的小朋友放在一起,毋寧選擇繼續等待年齡相近的人數足夠才開班,以維持教學品質。以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來說,報名時即限制為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其實,如果招生順利的話,將一、二年級分開招生會是更好的選擇。但是一般民間的機構,不太有這麼良好的的招生環境。所以,如果學校主管單位能夠嘗試經營與推廣小提琴團體教學,相信在有充足的行政力量支援的情形下,對於學習小提琴的風氣會有很大的助益。
討論三、上課時間
根據表四-一-1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小提琴團體班上課的時間大都安排為90分鐘,研究者本人多年來所開設的團體班也以90分鐘為原則。因為如果每次上課時間只有60分鐘,那麼真正用在教學上的時間所剩無幾,。而如果每次上課時間為兩小時,那麼對於小朋友能否持續專注的學習,會是很大的考驗。
如果學員的年紀是在小學以下的年齡層,那麼考慮每次上課時間為60分鐘是比較恰當的,在設計此階段幼兒的課程內容時,大部分仍以遊戲式的活動為主,不宜安排太多技術方面的學習。進入小學階段之後,一方面開始適應學校中規律的上、下課作息活動,另一方面,身、心發展也較幼兒階段更進一步,所以此時期的課程安排可將遊戲式的活動以及技術上的教學並重,故需要較多的教學時間,但如果長到兩小時,那麼對家長、小朋友以及老師來說都將不勝負荷。
在安排上課時間的考量上,有些是遷就於學費的因素。如果每次只上一小時那麼相對的學費就低一些,可以招來較多有興趣學習小提琴的人報名,就推廣小提琴學習人口的功能來說,這也是值得肯定的。不過,既然時間不長,那麼就應當盡可能設計出最大學習效益的教學方法,而不是只為經濟上的考量,這樣子的目的而已。
討論四、教材選擇
目前國內大部分的小提琴團體教學所採用的是鈴木先生所編著的版本。在鈴木版本第一冊的前九首都是以A大調為主,且集中在A、E絃的演奏,是很恰當的安排方式,因為2、3指半音的手型是比較好入門學習的;但是,在節奏安排方面其中的第六首「春天到」裡首次出現附點四分音符,而第二次出現則已經是在第十六首「快樂的農夫」,就節奏難度的考量上教師可以自行斟酌是否延後教學。不過「春天到」是屬於一首知名的德國民謠,小朋友在上小學之前大都已經能完整的唱出其旋律,所以只要方法得當,耐心的教導,大部分的小朋友都能完整的演奏這首節奏難度較高的樂曲。
「教材」與「教法」是影響教學是否成功的兩大關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不適當的教材,會阻礙教師在教學能力上的發揮。在小提琴的教學史上,一直都是以個別教學為主,所以大部分的教材也都只適合於個別課的使用,而鈴木先生當初編輯教材的時候是以兼顧團體教學為出發點的,且在許多國家推廣的極為成功,故大部分台灣的小提琴團體教學均採用鈴木的版本。至於在國內有一些比較用心的小提琴教育家,另外自編教材,認為鈴木的教材內容偏重於德國民謠,且沒有屬於我國的歌曲,如果能夠在教材內容方面以小朋友所熟悉的本國樂曲為主,在學習上更能持續引發小朋友的興趣。另外一個因素是這些自編教材的小提琴教育家們對於小提琴各種技術難易編排的順序以及教學方法,均有一套自己的創見,於是嘗試以創新的自編教材來教學。
研究者因經驗及能力有限,不敢冒然嘗試自編教材,所以目前採用大多數教師所使用的鈴木版本,且本研究的時間長度為一個學期十六堂課,在如此短暫且又十分重要的初學過程中,不可能把教學進度編得太快,應當把教學重點放在各種基本技術的養成、正確的練習、興趣的維持、與家長的溝通等方面,而鈴木教材第一冊的前幾首旋律簡單易學,讓小朋友能夠在熟悉的樂曲中慢慢建立起正確的練琴習慣以及演奏技術。
第二節 基本演奏技術的教學問題及解決
初學小提琴會面臨許多困難的動作,沒有人能夠一開始就可以演奏出悅耳動聽的聲音。甚至有人形容為殺雞的聲音、鋸木頭、砍木材等的聲音,可見在初學階段,家人必須很有耐心的指導與鼓勵,同時也要接受不悅耳的聲音好一陣子。在這期間,就練習的過程來說,可以簡單的分為「重複錯誤」與「糾正錯誤」兩種。而教師的責任之一,就是糾正錯誤,避免小朋友一直重複錯誤。
談到糾正錯誤,那麼就牽涉到錯誤的問題以及如何糾正錯誤。在學習小提琴的過程當中,不論任何階段,都有可能發生不當的演奏方式,本節的內容主要是將在初學的十六堂課當中,關於演奏技術的基本動作方面所觀察到的問題做一詳盡的陳述,並提出較適當的處理方式。
一、左手的問題
1. 持琴過低、過高
問題陳述:初學持琴時容易因為手酸支撐力不夠,而將整個大手臂靠在身體上造成持琴過低,尤其過胖的小朋友容易將大手臂靠在左側肚皮上。過高的情形則比較少見。
問題處理:將譜架的高度調至與琴頭水平同高做持琴練習及基本
運弓練習,必要時可將琴頭輕靠在譜架上。
2. 琴身沒有接觸脖子
問題陳述:較有可能發生在脖子及下巴瘦小的兒童身上或是下巴太用力往下壓而造成此一現象。
問題處理:先將頭向左轉45度下巴抬高先不要碰到腮托,然後老師幫忙將琴身接觸脖子,並將琴頭上、下、左、右以及橢圓形的方向動一動,讓小朋友感受琴身貼住脖子的感覺。移動時數4個4拍1234→2234→3234→4234(左1、2,右3、4;上2、2,下3、4;順時針橢圓3234;逆時針橢圓4234),數完時停留在正確的地方。個別指導修正之後可團體以起做。
3. 持琴角度
問題陳述:大部分偏向外且頭也會跟著偏外。
問題處理:在教室找一個定點,小朋友站在上面琴頭對準教室內某ㄧ固定物的時候剛好是45度(窗戶、門、柱子…)。
4. 手肘偏外
問題陳述:初學者發生的機率很高,剛開始未進入按絃的階段較無法感受到其影響的程度。
問題處理:提醒手肘放鬆後幫助小朋友往內、往外搖動幾下,然後停在與地面垂直的線上,同2之步驟。
5. 手腕外凸、內凹
問題陳述:因為手部支撐力不足,通常會造成內凹的情形,而開始按絃之後,偶而也會產生外凸的情況。
問題處理:提醒手腕放鬆,教師以手幫助做前後的搖動,同2之步驟。
6. 手掌偏外
問題陳述:因尚未進入按絃階段,手掌容易與琴頸成90度位置。
問題處理:類似2之步驟。小手臂應該向內旋轉,感覺好像要將琴頭包圍起來。
7. 琴頸掉入小山洞
問題陳述:整個琴頸掉入拇指的根部,初學者最常見的情況之一。
問題處理:琴頭輕靠在譜架上,整隻手做下、上的動作,類似2之步驟。
8. 接觸點移動
問題陳述:食指因為按絃而導致接觸點離開琴頸或上、下移動。
問題處理:a.想像食指、拇指為小夾子,將琴頸輕輕的、穩穩的夾住。b.教師以右手拇指、食指輕輕按住小朋友的拇指、食指,幫助其固定。
9. 按指扁平
問題陳述:因為關節力量不夠或用力過多造成按絃時各指的第一關節扁平。
問題處理:a.教師以手助其調整b.經常提醒c.請小朋友做空手手指運動d.持琴按絃練習,手指頭按住不動,並數數。
10.音準問題
問題陳述:大都會偏高,因按絃後會持續用力按著,造成手指往上滑。
問題處理:a.提醒眼睛看著指尖按在圈圈上不要超過 b.模仿教師拉奏簡單的音階 c.經常提醒 d.要有充足的時間分辨 e.經常反問、因為小朋友會期待教師給答案,要讓他習慣自己分辨f.經常練習演唱音階或樂曲、先唱後拉
11.手指保留
問題陳述:上行的時候手指頭應該保留按著,但不要用力。
問題處理:a.教師統一說明並個別指導b.無聲的持琴按絃練習、數4個4拍1234→1234→1234→1234,1按第一指、2按第二指、3按第三指、4就離開指板,第4只不用練習,前3指習慣之後第4指自然會保留。
12.手指不夠放鬆彎曲
問題陳述:預備動作或是按絃的時候手指頭過於伸直且僵硬
問題處理:教師抓著小朋友的手甩幾下或是幫他做彎曲的動作。
二、右手的問題(基本握弓、基本運弓)
【基本握弓】
1. 拇指、中指沒有相對
問題陳述:a.拇指尖幾乎與食指相對 b.拇指尖幾乎與無名指相對。
問題處理:複習持弓動作ㄧ,拇指、食指模仿鴨子嘴巴上、下咬的動作5下,然後咬住數到10,連續做3-5次。(圖三-1-10、三-1-15)
2. 食指接觸點不當
問題陳述:a.食指、中指過於張開 b.接觸點在第一或第三指節
問題處理:教師指導修正或以學齡前三角鉛筆來代替握弓練習
3. 小指尖滑出弓桿
問題陳述:初學第一個月大約有三成學生會出現此現象。
問題處理:先以弓的三分之一處做大旋轉、小旋轉動作訓練小指的控制力,然後再回到正確的握弓位置。
4. 小指僵直
問題陳述:小指應該微微彎曲或是放鬆平直的放在弓桿上,初學時因為小指力量不足而又要握住弓所以產生僵硬。
問題處理:同第2、3項
5. 捏弓
問題陳述:練習運弓時因力度不足或其他原因而導致食指、中指、無名指幾乎以指尖握弓,好像似以手捏住東西的動作。
問題處理:同第2、3項。
6. 拇指尖滑出弓桿
問題陳述:由於拇指過於用力或其他原因導致以拇指腹與弓桿接觸,而拇指尖則滑出弓桿與中指碰在一起。
問題處理:同第1項。
7. 拇指內彎
問題陳述:拇指力道不足或關節肌肉太軟而導致內彎,幾乎所有初學者都有此現象。
問題處理:a.空手以拇指尖與中指第一關節接觸,拇指第一關節做往外彎、往內凹的來回動作,並數數b.同第2項,加強練習拇指第一關節的控制力。
8. 四指併攏
問題陳述: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完全接觸密合。
問題處理:複習持弓動作、提醒小朋友手指頭不要黏住了。
【基本運弓】
1. 弓根預備動作手腕下壓
問題陳述:手腕用力過多造成下壓。
問題處理:a.提醒手腕要向上微彎b.教師示範並幫學生修正。
2. 運弓偏歪
問題陳述:手腕、手肘、大手臂太過僵硬、導致無法靈活運弓。
問題處理:a.教師指導修正弓根運弓 b.中弓運弓 c.弓尖運弓 d.教師拿著弓擺在其運弓的平行方向讓學生運弓時保持固定距離(圖三-6-3) e.在琴身左側以標籤紙臨時固定住一根可隨時抽取的木棍,運弓時不要碰到此木棍。(圖三-6-4~6)
3. 弓桿側傾
問題陳述:運弓時弓桿往身體的方向傾斜。
問題處理:指導以拇指控制弓的轉動。左手拿住弓的中央,右手僅以拇指、中指握弓,並以拇指尖細微的動作來控制弓的轉動。
4. 弓根時肩膀不當動作
問題陳述:拉到弓根附近時,肩膀跟著做上、下動作。
問題處理:a.徒手以隱形弓練習運弓並數出節奏10-20次 b.持琴以隱形弓練習運弓並數出節奏10-20次c.教師左手輕壓學生肩膀、右手抓著弓練習10-20次。
5. 弓尖時肩膀不當動作
問題陳述:拉到弓尖時,肩膀不當的往前推。
問題處理:同第4項
6. 大手臂過高
問題陳述:上弓動作接近下半弓時大手臂跟著往上運動。
問題處理:拉到下半弓時,教師按著學生的手肘、肩膀。
7. 大手臂過低
問題陳述:下半弓手肘過低
問題處理:教師扶著學生的手肘告知放鬆並助其運弓
8.大、小手臂及肩膀用力過多
問題陳述:運弓時整隻手太僵硬,下壓的力量太大,造成聲音粗造。
問題處理:a.教師左手扶著學生的手肘,右手抓著手部模仿運弓動作,拉隱形弓並提醒放鬆 b.教師扶著學生的手肘運弓並提醒放鬆。
9.手指壓功過緊
問題陳述:運弓時手指抓的力道過多抓得太緊
問題處理:a.練習手指放鬆動作b.以鉛筆代替練習。
10.接觸點移動
問題陳述:運弓時弓毛與絃的接觸點偏向琴橋或是滑到指板上。
問題處裡:a.教師右手握住琴頭、左手抓著弓尾幫助學生運弓(圖三-9-1) b.教師拿著弓擺在其運弓的平行方向讓學生運弓時保持固定距離,提醒不要碰到老師的弓(圖三-6-3)c.教師左手助其運弓、右手抓著指板並以食指指著弓毛與絃的接觸點,提醒學生應專注的看著接觸點。
第三節 影響學習的其他原因
一位教師即使具備有豐富的教學經驗,能充分掌握運用各種教學技巧,也不能保證他能教好每一位學生,因為教學活動只佔整個學習過程中的一小部份。大部分的時間是屬於在家練習的階段,所以除了教學活動本身之外,尚有更多的因素影響著學習成果。這些因素包含有兒童方面、家長方面、教師方面,以及課程設計、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親師溝通等方面。以下針對這些影響的各種因素做一詳盡的分析與討論。
一、兒童方面
就學習小提琴這件事來說,儘管有許多方面的影響,包括以下本節所提的家長、教師、課程設計、教學環境、教學管理、親師溝通等,但是這些因素都是屬於外在的,也都以不同的程度影響著學習者本身,兒童才是學習的主體。兒童本身的生理、心理因素對學習的過程與結果扮演著重要的影響。
有些兒童生理條件很好,音樂天賦亦不錯,其它方面也都能配合,但就是不好好練習;也有些兒童音樂天賦普通,家長也不怎麼熱心支持,但就是能夠耐心練習且學得很好。至於其它的類型則更是不勝枚舉,任何一位教學經驗豐富的音樂教師都可以舉出更多特殊的例子。以下就針對兒童的生理條件、心理狀況兩方面來進行瞭解:
(一)生理條件
1.手的長度比例:包括整隻手的長度比例以及手指頭的長度比例。以相同身高的小朋友來說,有的人手長腳長,有些人則相反。以手指頭來說,則有些人拇指、小指特別短,甚至小指天生過度內彎,也有些人得天獨厚手掌勻稱、寬大、靈活有力、不軟過硬、長度均勻、不汗手等。當然,手的條件不十分好的演奏者也不乏其人。
2.肌肉關節控制力:有些人的手、眼協調能力較早開發反映較為快速,有些人骨頭軟力道不足,特別是小女生較容易有此現象。
3.體力:大部分小朋友體力方面都沒有問題,但有少部分小朋友可能練習時間安排不當以及其它學習項目太多等因素而造成練習時體力不佳,無法專注的練習。
4.視力:視力的問題逐年往下延伸,小學低年級的兒童就已經出現視力問題的現象也不足為奇,視力的影響包括看譜、看老師的示範、看白板的提示等,如無妥善矯正,則容易影響專注力。
5.聽覺能力:小提琴演奏要求細緻敏銳的辨別音色和調節音準的能力,沒有一副好的耳多是不行的。聽覺有很強的先天性,同時他又是可以訓練的,有些小朋友開始時聽辨困難,是因為聽的音樂少,完全未建立音準概念,但是經過訓練開竅以後,也能掌握很好的音準。
(二)心理狀況
1.專注能力:小孩的幼兒教育階段會影響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專注力是其中之一。大部分的小男生都傾向好動而小女生則比較文靜,但相反的情況也有。
2.學習能力:簡單的說就是天賦潛能開發的程度。兒童的學習活動大多依賴於感覺、知覺和表像,抽象的能力逐漸開發中,而且各種心理過程的進行還無法完全的受自己意思支配,而是很容易受外部印象的支配。
3.音樂能力:包括音樂感、節奏能力、音樂記憶力等。音樂感的確是一種天份,但同時他又是可以薰陶和培養的。節奏能力也是,同樣的節奏難度,有些小朋友教一次就會了,有些則練習了十次尚未成功。而音樂記憶力則與聽覺想像、聽覺能力有關。
4.意志力:一個有志氣、有毅力、肯動腦筋刻苦的孩子,能夠克服他眼前的許多障礙,把想要完成的事情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出來。這種力量除了需具備足夠的智力以外,還有一種非智力的品格因素,而勤奮就是其中之一,這種品格是影響能否學好小提琴的重要關鍵。
二、家長方面
小朋友在學琴的過程中,陪伴他最久的就是家長。無論是在改正動作、安排練習、鼓勵學習、情境製造等方面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小提琴團體教學方面更是需要家長在場聆聽,學習指導的要領,以便回家後能夠正確的指導練習。能夠抽空陪伴上課的家長,其小孩也大都是學的比較好的那幾位。當然,也有些家長無法抽空來上課,但是其小孩乖巧、學習興致高昂,且家長也很願意花時間了解如何指導,那麼小孩子也可以學習的很順利。情況較嚴重者就是有部分家長,無法陪同上課,老師給的書面資料也不稍加研究瞭解,且放任小孩自行練習,再加上小孩子本身的生理、心理條件並不是很好,那麼學習的問題越來越多是注定的。
在本梯次的上課當中,最多的一次有8位家長到場陪同上課,而平常則大都有5、6位家長在場,有1位家長是從來沒出現過的。先說這位從未出現過的家長,雖然曾電訪過好幾次,且告知其小孩的問題點,但是一個梯次下來,錯誤的動作仍然存在,阻礙了往後的學習之路。其實,只要這位家長到過教學現場一次,老師藉機會請每位小朋友個別表演並解說優缺點,就能夠親身體驗嚴重程度,回家後一定會努力想辦法迎頭趕上。
另外,有3位家長,在前6堂上課中從未出現,經過電訪及書面溝通之後才勉強抽空陪同上課,經由那麼一次陪同上課的經驗,好像才恍然大悟似的知曉問題的嚴重性,開始正視學習小提琴這件事,事後也陸陸續續陪同上課了幾次課,小孩子的表現也較之前好多了。
有3位家長是本梯次上課中幾乎沒有缺席過的,每次上課均會做筆記,甚至有兩位家長因為怕忘了老師的示範動作而帶攝影機來拍攝,當老師個別指導任何一位小朋友時,他們都會仔細的觀察,當老師要求個別練習時,他們的小孩也比較能夠專心的練習,而沒有家長陪伴的小朋友通常都練個幾下就停了。有在場的媽媽遇到不懂的問題時,能夠即時向她解說或是於課後做說明,在此情況下,這3位家長的小孩自然的就能夠學得比較平穩紮實。
三、教師方面
小提琴團體教學這項工作考驗著老師的耐心、愛心、學習能力、反省能力、教學管理能力、溝通能力、自我情緒管理能力等,是一項極具挑戰性的教學工作。光是想像著剛開始時聽覺要忍受一陣子的魔音傳腦,就已經是夠難受的一件事情,所以一開始教師要學會以輕鬆、有創意的態度來面對各式各樣可預料、不可預料的狀況。懂得放下身段、多多溝通,輕鬆與嚴謹收放自如,面對不同程度的小朋友能夠一視同仁,沒有差別待遇。不因為小朋友的表現「暫時」比較不好而放棄了他或隨便敷衍;不因為小朋友比較調皮而討厭他;不因為音準沒有改善而影響教學情緒;不因為一直重複相同的話、相同的事而覺得煩厭,其實,只要教師有愛心、有耐心,經過一段時間之後,小朋友就會在學習的過程中慢慢的改善。
因為絕大多數小提琴團體班的招生都是自由報名沒有經過特別甄選,所以依常態分配的現象看來,會有學習狀況不一的情形。當教師即使面對學習問題較多的學生時也能溫和以對(非消極的放任),那麼教師一定會促使自己想出更多其它的解決方法來因應以避免相同的問題一再重複。
教學的工作,不只是在於「教」而已,更重要的是在於「學」的精神。小提琴團體課教師在教完每堂課之後的例行工作包括有教學紀錄、問題整理及解決策略、教學省思、學習進度通知、家長通知、學習狀況通知、電話訪問、專業研究等,以及許多的雜事需要面對。與個別課相較之下,團體課老師在上完課之後,還需要花許多的時間來完成各項工作。
研究者在實施行動研究的十六堂課之前,根據四年的小提琴團體教學經驗而設計出十六堂課的課程,但是在實施的過程中,於每堂課均能及時發現許多以往所忽略的問題,而在課後的問題整理時,也偶而有教學靈感乍現,將之紀錄於解決策略中,所以於十六堂課之後所呈現出來的教學課程計劃,已經與教學前原定的內容有所不同,最大的差別在於進度變慢了,而增加了許多基本技術的教學內容。
四、課程設計
樂譜與一般學科的教科書最大不同之處在於前者只是一首接著一首的樂曲,而後者則穿插了許多學習內容、學習活動等、學習評量等。所以當小提琴團體課的教師選定一個版本時,便要開始著手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進度的安排、教學活動的實施以及教學成果的評鑑等。關於教材的選擇在本章第一節中已經有所討論,不另贅述。以下僅就其它四項加以討論:
(1)教學內容
鈴木的教材第一冊當中並沒有詳述持琴及持弓的教學方法,所以教師在編寫課程時首先就是要考慮到內容方面如何設計。在設計本研究的教學內容中,研究者編排了持琴口訣、持弓口訣、音樂欣賞、樂理認識、音樂遊戲等。
研究者在教學中發現,花在小星星變奏曲的時間上太多,光是變奏一的節奏就從第九堂課持續到第十三堂課才完成,因為此部份的練習必須先做節奏教唱之後才進入演奏練習,且容易造成許多錯誤的不當姿勢,如果老師沒有詳細指導,那麼小朋友將會養成許多難以改正的錯誤習慣。假使能夠延後小星星變奏的教學,如此便可以多教兩、三首的樂曲,而小朋友也會學得更有興致。
(2)教學進度
一般學科課程的安排是以一學期為時間單位,在一學期內教完所既定的學習內容,但是卻沒有哪一個版本的樂譜會指定在多久時間之內完成教學,所以教師亦必須事先規劃教學的進度,而到底進度的快慢如何拿捏呢?考驗著教師的智慧。
如果進度編得慢,則教師可以有充足的時間仔細打好初學者的基礎,但缺點是家長會覺得進度太慢好像沒有學到什麼,有些外行的家長只會以學習的進度來衡量小朋友學習的成果,此時教師就必須與之溝通,讓家長明白「會拉某首ㄧ樂曲」與「演奏好某一首樂曲」差別是很大的。而如果是為了取悅家長、小朋友、音樂發表或是其他原因而將教學進度編得太快,那可不是一位有良心的教師該有的行為。當然,也有些教師就像教個別課的方式一樣,學到哪就教到哪,不編寫教學進度,名之為彈性教學,其實是沒有計劃的教學。研究者認為初學的課程一定要事先安排好教學進度,且原則是不要太快,讓學習情況暫時比較落後者有充足的時間趕上,也讓學習能力較佳的小朋友把基礎奠定得更好,因為學習任何樂器不怕多練,只怕不練或是練錯。
(3)教學活動
小學低年級的小朋友是非常好動的,要他們集中注意力上90分鐘的課是不可能的,所以在編排教學活動時要考量到活潑化、遊戲化的動態教學。就基本動作來說,每位小朋友或多或少都存在著習慣性的錯誤動作,需要教師花時間個別指導才能解決,如此便會用掉許多時間,而冷落了其他小朋友。面對此一重要問題,處理方式之一是,利用音樂遊戲來誘導小朋友練習,或是將困難分解成可以用團體練習的方式來解決。小朋友都很喜歡簡單的音樂遊戲,告訴他們要專心練好之後才可以繼續玩遊戲,這樣一來,他們便會很努力的克服老師所指證的錯誤。
(4)教學評鑑
這裡的所提的教學評鑑是指藉由教學後的觀察紀錄以簡單清楚的方式讓小朋友及家長瞭解個別的學習狀況,以便能即時的改善,可以在教學進度通知上或是另外列一張教學評鑑表給小朋友帶回家慢慢參考。內容包含有,個別問題、共同問題、老師的評論及建議練習的方法等小朋友都很有興趣看老師給每個人的建議。另外,老師可以在課堂上以開玩笑的方式選出琴頭最重的(琴頭太低)、大肚子一號(拉琴時沒有站直、肚子太凸出)、大力水手(壓弓過重、手臂肩膀僵硬)、小歪歪(弓拉不直)、小飛龍、小龍女(音不準)等等。當然,正面的、即時的鼓勵是絕對不能少的。
五、教學環境
空間的大小、教室的佈置、位置的編排、室溫的控制等都無形中影響到學習者的情緒,如果教室是借來暫時使用的,那麼影響的程度則更明顯。研究者於早期的團體教學時期,由於教室是借用一般的普通教室,曾造成不少困擾。教室中最好能掛上幾張大師級演奏家的照片,可以用這些照片創造許多的題材穿插在教學活動中。例如第13、14、15首作品,都是巴赫(J.S.Bach)的作品,則音樂欣賞時可以掛上巴赫的圖片介紹其生平及音樂。至於位置的編排則以傳統型、馬蹄型、U型等做變換。而如果教室中沒有空調設備,則應該設法解決此一問題,因為練琴是也一種全身的運動,在夏天時容易受室內溫度、溼度的影響。
六、教學管理
對於教學管理來說,前三堂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第一堂課,除了要讓家長、孩子留下親和的印象之外同時也要建立起必須共同遵守的規範,讓他們養成習慣,以免造成日後教學活動上的困擾。在上第一堂課時就必須明確規定琴盒放置的地方、排隊等候調音、不准奔跑以免撞倒提琴以及其它種種禮節規範。研究者發現教學管理做得越好,教學就越有效率。另外,如果家長的參與率越高的話,教學管理上也比較容易,因為家長在場時,小朋友比較會聽話,而家長也會幫忙管理。
七、親師溝通
現代人大都忙碌,家長忙於工作,老師忙於教學,要另外再撥出時間實在不容易,但是,身為一位小提琴團體課的教師應當把親師溝通當成是完整的教學活動之一,如果少了親師溝通這一環,那麼便不算是完整的教學。親師溝通的方式有現場、電訪以及書面三種,其重點如下:
1.讓家長瞭解學習的內容、進度以及如何指導練習。
2.讓家長瞭解小孩的學習狀況,包括優點及需要改善之處。
3.理解家長的想法並表達自己的看法。
家長是小朋友學琴歷程中最關鍵的影響人物,每位團體課的教師都應該學習善用這種影響力來幫助達成教育目的。研究者在實施教學的期間,除了現場溝通、電話訪問之外,也嘗試以書面的方式「初學小提琴―家長篇」,將內心的想法以及家長們需要知道的觀念傳達給他們。(附錄四)
第四節 問卷紀錄及分析
為了能夠深入了解家長們在小提琴團體教學中,他們的觀念想法以及陪同學習的過程為何。遂於上完第10次課時,透過問卷的方式,以便能更瞭解小朋友的各種學習狀況以及家長的想法。在問卷中,包含有基本資料、學習動機、學習背景、學習狀況等四個方面。本問卷設計完成時,聘請兩位專業的教授指導修正,經過專家效度的認可後實施調查。本問卷是以同一期兩個團體班的家長共20位,作為本問卷的對象。
壹、基本資料
表四-4-1 基本資料統計表
題 目 選 項 人 數
男 2
1.填問卷者性別 女 18
合計 20
2.小孩的性別 男 14
女 6
專科 4
3.學 歷 大學 12
碩士 3
博士 1
軍公教 6
科技 6
4.職 業 工 2
商 4
醫 2
1人 4
5.家中小孩人口數 2人 12
3人 4
4人以上 0
※以上資料顯示,本問卷大都由女性家長填答,有18位,佔九成。學琴的男生佔七成、女生佔三成。家長職業以軍公教、科技業較多,各佔三成。家中小孩的人口數以2人居多,佔有六成。
貳、學習動機
表四-4-2 學習動機統計表
題 目 選 項 人 數
1.在看到報名表之前您的小孩是 是 4
否曾經主動表達想學習小提琴 否 16
2.您的小孩是否經過家長的 是 12
鼓勵之後才想要學習小提琴 否 8
3.學習小提琴是否 是 18
出自於家長的安排 否 2
4.學習小提琴是否是為了讓 是 20
小孩子將來會比較有氣質 否 0
5.同事親友之中是否有 是 16
許多小孩子學習樂器 否 4
※以上資料顯示,只有兩成小朋友在報名前主動要求過學習小提琴,有六成是經過家長的鼓勵之後才學習小提琴,另外有一成並非出自於家長的安排,應該是出於自己的強烈意願。
全部的家長均認為讓小孩子學習小提琴將來會比較有氣質。有八成家長的親友同事中有許多小孩子學習樂器,所以有可能受此風氣影響。
參、學習背景
表四-4-3 學習背景統計表
題 目 選 項 人 數
1.在學習小提琴之前是否有 是 6
上過其他音樂性的才藝班 否 14
2.家長之一是否有 是 2
學習過任何樂器 否 18
3.家中是否有其他 是 5
小孩學習樂器 否 15
4.您是否經常 是 2
聆聽古典音樂 偶而 10
很少 8
5.您是否經常誘導 是 6
小孩聆聽古典音樂 偶而 12
很少 2
※以上資料顯示,僅三成的小朋友在學琴前上過音樂性的才藝班,僅一成的家長曾經學習過樂器,二成五的家中有其他小孩學習樂器。
僅一成的家長經常聆聽古典音樂,五成家長偶而聆聽,很少聆聽古典音樂的家長則多達四成。
六成的家長偶而會讓小孩子聆聽古典音樂,僅三成家長經常誘導小孩聆聽古典音樂,一成的家長很少讓小孩子接觸古典音樂。
肆、學習狀況
表四-4-4 學習狀況統計表
題 目 選 項 人 數
1.小孩練習時您是否 是 8
每次都有陪在旁邊 偶而 6
經常 6
※以上資料顯示,小孩練琴時只有四成的家長每次都會陪伴在身邊。而其他家長則因為其他因素未能每次都陪伴練習,偶而陪同練習者,高達三成。
2.您是否因為想指導 偶而 6
但苦於不得其方法 經常 14
※以上資料顯示,高達七成的家長,經常在指導練習時,苦於不得其法。三成的家長偶而會有不得其法的感覺。
視譜能力 8
音準能力 16
3.學您覺得哪些問題是迫切 雜音太多 5
需要改善的(可複選) 不夠放鬆 6
左手手型 12
右手運弓 15
※以上資料顯示,家長感受到最明顯問題的是音準方面(高達八成),其次是右手運弓(七成五),再其次是左手手型(六成)、視譜能力(四成)、不夠放鬆(三成),最後是雜音太多(二成五)。以上現象有可能是小孩子實際的狀況,也有可能是家長對觀察問題能力的傾向。
4.小孩對於練習小提琴 否 4
是否有挫折感 偶而 10
經常 6
※以上資料顯示,五成小朋友於練琴時偶而會有挫折感,三成經常會有此現象,僅兩成的小朋友不會出現挫折現象。
5.小孩對於練習小提 非常有興趣 12
琴這件事感到 不太有興趣 6
有壓力 2
※以上資料顯示,六成小朋友非常有興趣練琴,三成小朋友不太有興趣,特別是有一成小朋友感到練琴有壓力。
6.小孩一週通常 1-3天 6
有練習幾天 4-5天 10
6-7天 4
※以上資料顯示,只有二成的小朋友每週練習6、7天,五成的小朋友練習4、5天,高達三成的小朋友一週練習不超過3天。
10分鐘以內 2
7.每次大概練習多久 10-20分鐘 12
20分鐘以上 4
不一定 2
※以上資料顯示,僅二成小朋友每次固定練習20分鐘,六成小朋友會練習10-20分鐘,一成的小朋友練習不到10分鐘。
太難 0
8.您對於教學曲目 簡單 8
難易度的安排感到 適當 8
沒意見 4
※以上資料顯示,沒有家長認為曲目太難,認為簡單與適當的各有四成,有二成的家長表示沒意見。
太快 4
9.您對於教學進度 太慢 2
的安排感到 合理 8
沒意見 6
※以上資料顯示,四成的家長感覺教師安排的進度合理,三成表示無意見,兩成表示太快,一成表示太慢。所以可解釋成大約有八成的家長覺得小孩子能夠趕得上老師所安排的進度。
10. 您對於本梯次的 合理 11
報名費感到 可再調整 6
沒意見 3
※以上資料顯示,五成五的家長認為收費合理,三成認為可再調整,一成五表示無意見。
11.在前10堂課程當中您是否 是 12
有陪同上課5次以上 否 8
※以上資料顯示,六成的家長於前10堂課當中,出席次數超過一半,其餘四成則有一半以上的課未能陪同學習。
12. 您對於老師的 生動活潑 10
教學態度感到 熱情親切 16
(可複選) 有些嚴肅 4
教學認真 16
※以上資料顯示,有八成的家長感到老師熱情親切且教學認真,五成認為生動活潑,而有兩成家長感到老師有些嚴肅。
13. 您對於上課的 滿意 16
教室環境感到 尚可 2
需要改善 2
※以上資料顯示,八成的家長對於上課環境感到滿意,其餘兩成的家長則認為尚可或需要改進。
14. 老師的講解您是否 是 6
都能聽得清楚 否 2
不一定 12
※以上資料顯示,僅有三成的家長能清楚的瞭解教師上課所講的內容,高達六成的家長感到偶而聽不清楚內容,一成的家長幾乎聽不懂,可能是比較少陪同上課的原因。
15. 老師的示範您是否 是 4
都能看得清楚 否 2
不一定 14
※以上資料顯示,僅有兩成家長對於上課中老師的示範都能夠看得清楚,多達七成的家長看不清楚,有一成的家長幾乎是看不懂。
16. 小孩子是否有意願 是 17
繼續學習小提琴 否 3
※以上資料顯示,有八成五的家長表示小孩子願意繼續學習小提琴。
17. 假設小孩很有天賦您 是 10
是否願意繼續栽培他 否 6
往更專業的音樂之路發展 不一定 4
※以上資料顯示,如果覺得小孩子很有音樂天賦,有五成的家長願意繼續栽培往更專業的音樂之路發展,三成的家長不考慮往更專業的方向發展,兩成則持保留看法。
18. 對於「家長通知單」 很多 18
您覺得幫助如何 一些 2
很少 0
※以上資料顯示,多達九成的家長認為家長通知單的幫助很多,可見得教師需要在此方面多下工夫。
19. 對於「學習進度單」 很多 20
您覺得幫助如何 一些 0
很少 0
※以上資料顯示,所有家長均認為學習進度單對於指導學習上的幫助很大,所以教師要學習善用此一方式的影響力。
20. 對於「學習進度單」 很瞭解 6
敘述的內容您瞭解嗎 少部分不瞭解 12
大部分不瞭解 2
※以上資料顯示,僅有三成的家長對於學習進度單的內容很瞭解,多達六成的家長不盡瞭解,有一成的家長則是大部分不瞭解。所以教師在編寫學習進度單時,有關敘述方式需謹慎考量,力求簡單清楚,甚或增加圖示。
留言列表